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在沪发布
图(左起):拉拉交友程序the L发言人Sammy、淡蓝网/同志交友程序blued创始人耿乐、上海同志商务创始人毕信乐、旧金山社群营销&视角创始人Thomas Roth、万博宣伟中国区总裁戴宏轩、欣欣翼翔首席执行官刘平、高诚公关上海公司总经理钦凯仪。
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
淡蓝网8月10日讯:《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7日在上海向媒体和世界500强企业发布。本次调查由旧金山社群营销&视角(CMI)、上海同志商务、淡蓝网/blued和the L联合发起并参与,20余家同志组织和机构全程合作,让这份长达40页的报告具备更广泛的数据样本和更强的说服力。
报告向企业和公众展示了LGBT群体的消费喜好、消费能力、消费趋势等多项经济指数,以指引商家为LGBT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商业服务,倡导商业机构支持和参与多元性别公益事项、履行社会责任。
调查以居住在中国的18岁以上LGBT(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人群为对象,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形式推广问卷。鉴于数据样本来源的可靠性,本届调查结果可以高度代表LGBT社群消费者。
CMI在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商家在LGBT群体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获得180美元回报;异性恋者每消费158美元,同性恋者的消费额即达到878美元,相差4至5倍。
这份报告中出现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
受访者中,男同/双性恋者占65%,女同/双性恋者占34%。但相比男同/双性恋者,女同/双性恋者更倾向于向朋友、家人和同事出柜,她们在国内外旅游的比例也更高。↓
相比男同/双性恋者,女同/双性恋者会购买更多护肤品、演出门票和5晚以上的旅游度假项目。男同/双性恋者更有可能购买自居住房等高价商品,但在化妆品/护肤品、健身房会员卡/健身卡、奢侈品、美容院/整容机构等领域的消费潜力也不可小觑。↓
女同/双性恋者在国内和国外旅游的比例都高于男同/双性恋者。68%的女同/双性恋者和53%的男同/双性恋者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至少一次在国内(不包括港澳台)的休闲旅游经历。中国LGBT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是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和厦门。近几十年来旅游一直是国际粉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调查表明中国具有类似情况。↓
除了港澳台,其他流行的亚洲旅游目的地是泰国、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美国和欧洲国家也获得中国LGBT游客的青睐。↓
LGBT人群会与各种各样的异性恋朋友、LGBT朋友、同性伴侣或家人一起出游,但男同/双性恋者独自出游的比例更高,而女同/双性恋者与同性伴侣出游的几率更高。↓
大多数LGBT人士为了参加LGBT舞会/派对或骄傲活动而旅行,其中男同/双性恋者对舞会/派对感兴趣的比例(34%)明显高于女同/双性恋者(18%),而女同/双性恋者对女同性恋社群的活动表现出更大兴趣。↓
9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曾使用移动设备购物。女同/双性恋者使用移动设备在旅行和购买演出票方面消费的比例大于男同/双性恋者。↓
所有列出的LGBT媒介中,LGBT手机应用在过去12个月里使用习惯增长比例最高。LGBT交友约会类网站/应用也有很高增长率。↓
微信和微博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非LGBT类社交媒体。↓
相比男同/双性恋者,女同/双性恋者更可能饲养宠物。狗狗牢牢占据同/双性恋者最喜爱宠物榜首,相当一部分同/双性恋者家中还饲养了观赏鱼,比例甚至超过猫咪。↓
财务状况方面,39%的受访者表现出积极态度,45%表现为中立,仅16%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不理想。↓
粉红经济的巨大潜力一直备受瞩目。相比异性恋者,LGBT群体的家庭负担较小,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在娱乐、健身、旅游、服装等各方面都会投入大量资金。
中国粉红市场潜力更大,不仅因为尚属“处女地”,更因为中国LGBT人群基数庞大。李银河在《关注同性恋权利》一文中说:“荷兰的同性恋者占人囗6%,这个比例略高于金西对美国社会的调查(4%),略低于英国调查(同性恋、双性恋者各占4%,合计8%)。”即使以较保守的5%计算,中国的LGBT人口也有7000万,这比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还多。另外,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耿乐在大会上说:“没有充满活力的商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对于有特殊需求的LGBT群体更是如此。”
对于粉红经济和同志权益的关系,他指出:“很多知名品牌都有针对LGBT的宣传,商家对同性恋者的友好不一定出于政治和道德目的,仅以商业考虑就能有丰厚回报,而连带作用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好。所以,对于粉红经济和同志权益并不应该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最新评论
我以前也对同性恋有过偏见,觉得那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但现在读完这篇文章,我开始理解,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那是他们真心所愿,那就是最真实、最自由的生活状态。就像文中提到的,同性恋者也有他们的家庭、友情和爱情,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厚情感基础上的,与性别无关。
此外,文章中也提到了同性恋者在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时的挣扎。这一点确实让人感同身受,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在追求自己的身份认同时,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系统,比如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等,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理解。
文章还提到了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问题,这点我很赞同。消除歧视,让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一步。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声音支持LGBTQ+群体,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做自己,不受外界的束缚和压力。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也让我对同性恋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希望未来的世界能更加包容和开放,让每个人都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看完这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感觉挺有启发的。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同性恋者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心路历程,让我想起了自己走过的路。文章中提到的“爱无界”这句话真的非常贴切,无论我们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它跨越了性别、种族、文化,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